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风采   /    阳光资助   /    资助育人   /    正文

资助育人

贯彻落实十九大·资助工作一席谈① |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温度、能量和色彩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23 11:40:41 浏览人数:

贯彻落实十九大·资助工作一席谈① |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温度、能量和色彩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报告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新时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海峡教育报·助学专刊》新一年推出县(区)市教育局、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负责人“贯彻落实十九大·资助工作一席谈”专栏,让这些来自一线的资助工作者结合探索实践,见仁见智,出谋献策。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我省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期推出的是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詹松青的专访。他将学生资助置于学生工作的“大篮子”中,整体设计,精心谋划,打造一个“有爱、有温度、有能量、有色彩”的校园环境,立德树人,精准给力,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640.webp (12)
贯彻落实十九大·资助工作一席谈①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温度、能量和色彩——访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詹松青

■ 本报记者 林密 实习生 杨梓
 
“高校学生工作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原在省委教育工委任职的福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詹松青,对育人工作早有接触,明了于心。20176月到福建工程学院任职后,詹松青对于自己分管的学生工作,经历了一番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结合学院实际,他明确理念,提出设想:打造一个“有爱、有温度、有能量、有色彩”的校园环境,构建学生工作的体系与载体,“精准给力”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理念先行,打造人文情怀校园环境
“所谓的精准,即建立资助工作的规范——用精心精到的态度,做好精准资助。工作流程要规范,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执行;要在精准辨别资助对象的同时,做好人文关怀。”詹松青说。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要春风化雨般关爱他们,又要润物无声融入校园。因此,以“四有”理念,打造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是詹松青认为做好资助工作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做到“有爱、有温度、有能量、有色彩”的呢?詹松青这样解释:
“有爱”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詹松青说,“我们所要传导的爱,是一种大爱,是一个国家对年轻一代的爱,是一所大学对学生的爱。希望学生适应一个家庭到一个集体转变的同时,也能相应感受到家庭温馨的爱在学校中延续。学生工作从爱字出发,也作为归属”。
“有温度”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工作有温度。这反映在制度设置上要人性化。学校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量化体系和“班级评议小组—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还尝试开展“静悄悄”资助模式,启用“助学宝”手机APP——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平台,实现精准识别、精准认定。二是环境有温度。所创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接受这种教育是舒适的,让学生在校园美好环境制度中得到熏陶,把“美”从校园生活一直延续到步入社会之后,直至终身。三是言语有温度。教育者的言语,一定要有艺术地委婉地说到学生心坎上。保持以上的这三个维度,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恒温”最贴心暖人。
“有能量”,是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传播的内容是正能量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有能量、有能力、有素养、有情怀;而且学校的各方面设施、环境、人员、经费和其他保障系统要到位、要给力。
“有色彩”,育人的方法、载体、渠道要多姿多彩;学生的发展要全面系统、要和而不同、要生动活泼;育人环境要追求真善美,通过打造“苍霞魂、正当红,苍霞韵、正飘橙,苍霞美、正暖紫,苍霞美、正当绿,苍霞梦、正湛蓝”五彩校园文化品牌,帮助学生实现七彩人生。
画外音:据统计,福建工程学院2017年通过“助学宝”APP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13名,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110名,发放国家助学金1460万元,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做得很到位。
构建体系,保障资助工作层层推进
落实“四有”理念,才能有目标有标准地提升工作。以此为基础,詹松青在制度设置上构建“周会、月研、季谈、年结”的体系;同时建立“一院一品牌,一班一特色”的载体。
“周会”就是每一个二级学院的书记、副书记和辅导员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通过会议互通信息,进行沟通,研究问题,调整方向。
“月研”就是每一个学院或者是人数比较少的两个学院联合一起举办专题报告。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请一位辅导员或者干部发言,主要的内容是国内其他院校的好经验,本校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措施。
“季谈”就是在“月研”的基础之上,学校与二级学院每个季度要开一次季谈会,一年准备四个主题,每一个季度由一个学院主讲,分享先进经验。
“年结”就是每年一次总结,包括表彰、经验介绍、交流心得、工作总结。
福建工程学院共有15个二级学院,詹松青认为:“每一个学院都要琢磨我有什么好的做法,我怎么把它做精做细做透,并总结出可推广的经验性的东西。这就是‘一院一品牌’。‘一班一特色’就是要求大家以创新的态度,齐心协力,共同把资助工作做得更好。”
詹松青说,设计学院开展的“设计人生”的活动,颇受学生的欢迎。该活动让学生围绕自身的专业特点来设计人生,包括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等。学生在设计中,要思考如何形成一整套自身的品牌。这种活动富有趣味和理性,学生们在思考创造中得以提升。
画外音:福建工程学院抽调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监审干部及熟悉资助工作的政工干部29人,组成 3个检查组,对全校15个二级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专项检查,让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迈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资助给力,让学生努力活出出彩人生
如何做好资助工作,除了“精准”,詹松青认为还要做到“给力”。其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给力是资助的资金、项目要给力,要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而不是搞撒胡椒面的平均主义。另一个给力是受资助人的给力。学生接受资助之后,要振作起来,要认真学习,感恩诚信,用自己的努力使人生出彩,对得起这份资助。给力,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资助资金如何做到不搞平均主义?詹松青介绍,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资助需求,设立实验班专项奖学金、发展性资助、学生大病医疗补助以及“志愿服务岗、学工助理岗、文明自律岗、学习标兵岗”等勤工岗位1200余个,全年发放勤工助学津贴298.59万元,实现帮扶形式多样化和培养方式个性化。
学校还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具有较强政策刚性的资助项目与学校、社会奖助学金项目进行有机整合配比,形成常规与临时相衔接,大额与小额项目相匹配,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配比方案,改变以往按比例、“一刀切”的模式,既提升了资助精准度,又给力受资助者。
怎样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感受国家和政策温暖,感恩回馈社会?这也是詹松青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得启发,懂得诚信、感恩和担当。”
詹松青说,目前,工程学院在学生中推行三个文明活动——宿舍文明、班级文明、网络文明。“为什么要提倡这三个文明?福建工程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它的办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提倡三个文明,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好习惯,这也是素质养成的一个过程。”
詹松青介绍,学院的全体师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三个文明建设工作在抓常、抓细、抓长中取得常态化的成效,实现学校“美丽家园”的优化、美化与学生文明素养的“双”提升。
画外音:2017年,福建工程学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学费收入中计提15%,即1259.5万元,作为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实际支出1573.29万元,消化历史结余资助资金334.79万元,新增获奖受助学生2400多人次,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新闻背景:福建工程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评2017年福建省“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
来源:“福建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优秀资助工作者风采 | 刘俊英: 将感恩的种子播洒在资助育人路上
下一篇: 成为家庭困难学生的坚强后盾!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创“一二三” 工作机制
Baidu
sogou